Wednesday, May 23, 2007

Eat What You Need

Eat What You Need



朋友给我发了一则名为“Eat what you need, give what you can.”的电邮。那是一组源自世界展望会的图片。

其中有一张Kevin Carter获得普立兹奖(Pulitzer Prize)的新闻照片,慑于1993的苏丹境内。画面上是一个骨瘦如柴、饿得濒临死亡边缘的非洲小孩。他撑着瘦弱的身子艰辛地挣扎爬行,他的目的地是一公里外的一个救援物资发放中心。

类似的照片对我来说并不稀奇,很多救援组织都会在大型宣传海报上放大这种人间悲情。但是这一张很不同,因为就在小孩身后不远处,还站着一只虎视眈眈的秃鹰。照片底下有几行简要的说明;大意是“没有人知道那个小孩最后有没有到达目的地,因为连摄像者都在按下快门之后便匆匆离去了。但是,摄影师在拍下这张照片的三个月后,因为忧郁症所扰,自杀身亡。”

其实,熟悉野生动物世界规律的人都知道,照片里出现的是一种专门吃死尸的秃鹰。它们一旦发现目标就会静候一旁,等待时机一拥而上。这类食尸的禽鸟通常不会攻击活物,但是对于死亡却有着特别敏锐的嗅觉。所以,那是一张预示着死亡的照片。

那天,我打开邮件,握着鼠标一路往下移的时候,心里真是百感交集。全球暖化和污染所造成的种种问题,目前正在国际之间热烈的讨论着。缺水、缺粮,已经不是百年万年以后的事了。也许20年,或者更快速的10年之后,我们就要去面对这样的生存问题。然而,我真的怀疑有多少人能明白它的严重性。

新加坡这个小而富裕的国家,虽然先天不足但是却得天独厚。我们贤能的政治领袖,向来善于调动资源。每当周边国家发生瘟疫或天灾,物资面临短缺的时候,人们第一个关心的不是生活的必须品足够不足够,而是过节不知道有没有足够的应节食品、市场价格会不会波动得厉害。我们的领袖们当然也从来没有让大家失望,每一次都尽全力确保大家过节愉快,确保大家“衣食无缺”。

也许有人要说,这就是国小之便,要满足大家还是挺容易的。然而,全球暖化所带来的浩劫不是单一地方的问题,如果情况持续恶化,到时恐怕我们英明的领袖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了。

所以,只取所需是一个值得大家思考,并且身体力行的生活准则。因为,这组图片虽然记录着一个遥远国度的事情,但是它也许正是我们明天的写照。

我一直觉得,要叫一个人有怜悯之心并不难,所以 Give what you can 对大部分的人来说,应该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。

人最难战胜的是自己,“贪”往往是一种发自内心深处,很难克服的欲念。然而却又不是很多人对自己有这种透彻的了解。无论你是对食物,还是对物件,是对某种生活,还是某种感觉过于迷恋,那都有可能是一种“贪”。而“贪”绝对会让人沉迷,甚至无法自拔。所以,我还是觉得“只取所需”,也许才是现代生活中最困难的挑战。